電玩遊戲再進化!10個顛覆遊戲發展的技術

科技的進步讓電玩遊戲產業的發展突破天際,遊戲裡各種目眩神迷的效果,都是硬體與軟體工程師爆肝燒腦榨出的每滴血汗,才能讓我們有這麼多電玩巨作可以玩。

例如我們以前玩的遊戲是8位元的圖像組成的,如今一個角色的頭髮可能就要花上5百萬個多邊形!(好吧,我誇張了,這樣的話你的電腦根本就可以直接舉辦一場動漫展了)。當然,圖像的進步只是電玩產業發展至今的其中一部分。不囉唆,送上這份名單,來看看電玩遊戲有哪些大進展:

1. 遊戲手把的進步

你用壞了多少個手把?

1962年是歷史性的一刻,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鐵路模型技術俱樂部 (Tech Model Railroad Club) 做出了一款叫做 «太空戰爭的太空船射擊遊戲,史上第一個遊戲手把也因此誕生。他們把 PDP-1 的按鈕改造,讓按鍵可以控制太空船和開火。幾年後,這些按鍵經過了加強,成為我們現在熟知的十字鍵。

1972年,家機美格福斯奧德賽 (Magnavox Odyssey) 帶來世上第一款電玩搖桿,5年後再由雅達利2600 (Atari 2600) 進一步改造。發展自此,雅達利2600的電玩搖桿已成為業界標準,也促成了類比遊戲手把的誕生。

雖然主機使用搖桿的情況越來越罕見,但在各種大型電玩上還是看得到它的蹤跡。

為了讓玩家可以更人性化的拿槍大開殺戒或是飆車,遊戲手把多年來不斷創新,特別是這些發明:

Advertisement

無線手把,讓玩家打電動時免於被自己綑綁play的困擾

Dualshock手把上的R1/R2L1/L2

觸覺回饋!!!!!

手把上的蘑菇頭

動作感應器,Wii 的控制器是經典例子

WASD按鍵

等等。

2. 圖像

遊戲曾經從向量甚至是文字 (永別了,Infocom) 的方式緩慢發展成為 2D 點陣圖,如今 3D 已經是業界標準了。或許有一天會圖像技術的發展,會讓我們根本無從分辨遊戲跟現實的差異。

但遊戲並非只是靠精美的圖像來吸引玩家的。還是有很多遊戲開發者會使用 2D 圖像,尤其是獨立開發者。像是 Eric Barone (又名Concerned Ape) 開發的«星露谷物語»,這款牧場物語風的農場遊戲就是16位元圖像的遊戲,而且它超好玩!

3. 動態捕捉技術

動態捕捉就是把人或目標物裝上一堆感測器,然後把他們所有的動作都記錄起來 (太屌了!!!) 做成電玩遊戲裡 3D 模型的姿勢和動作,讓動畫的製作速度大幅提升。

講古時間到,«機器人格鬥»是第一款運用動態捕捉技術的遊戲,但到了«秘境探險:黃金城秘寶»時,這個技術才成為主流。接著«黑色洛城»使用動態掃描 (MotionScan) 來打造真實的表情 (遊戲中常常要分析角色的表情來判斷他們是否說謊!),這簡直讓業界掀起了一場革命。不想落於人後的 Quantic Dreams 把動態捕捉運用到了極致,在«超能殺機:兩個靈魂»中的一切都是動態捕捉做的!

還有更屌的,Ninja Theory 在最新開發的遊戲«地獄之刃:塞娜的獻祭»中簡直把動態捕捉運用到了極致,遊戲角色的動態是真人即時呈現的!

4. 人工智慧

說到人工智慧就會讓人想到穿牆的NPC,但遊戲中的 AI

Advertisement
可是發展得越來越厲害了。«戰慄突擊»«最後一戰就是採用目標導向的系統來產生 AI 的行動 (也就是把玩家殺個精光),還有內建的行為決策樹 (代表玩家的特殊行為會得到特殊的回應)。好,到這邊還好而已。

重點來了,Elon Musk 創立了一個叫做 OpenAI 的組織,他們跨足電競界來讓«DotA 2» Bot 變得更直覺,更強大。然後他們跟 Valve 一起邀請專業玩家像是 Dendi Arteezy 來跟新的 Bot 比賽。結果呢?OpenAI 把他們都電爆了。

5. 好萊塢等級的劇情

電玩遊戲要有故事背景才會完整。就算遊戲的畫面很讚,但故事弱掉的話,銷售數字也一定很難看的。遊戲的創作都是從一個小小的想法開始的,也不用多複雜,有時簡單又直線的劇情也能讓玩家真心感動,像是«最後生還者»

遊戲劇情中最屌的創意就是選項的影響了。一旦你做出選擇就不能回頭,這個選擇最後也會影響故事的發展。舉例而言,在«惡名昭彰:第二之子»中,如果你一直殺人的話就會得到 Bad End。擅長這種系統的開發商有 Telltale («法網遊龍:傳承»«行屍走肉») 和 Quantic Dream («暴雨殺機»«幻象殺手»)。

6. 音樂

好的劇情一定要配好的音樂。«太空侵略者»只有8位元的音樂,但隨著外星人越來越近,音樂也會越來越快。如今遊戲的劇情發展都會搭配上量身打造的音樂了。遊戲音樂可以數十首,甚至上百首,也因此電玩遊戲音樂也變成了一個子產業。不管是樂團還是管弦樂,頂尖的遊戲在音樂上的花費絕對不會手軟。

電玩遊戲音樂的重要性,也催生出最佳音樂的獎項。像是«尼爾:自動人形»就贏得2017年遊戲大獎的最佳配樂/音樂獎。

7. 大型多人線上遊戲!

第一款 MMO (大型多人線上遊戲) 誕生於1986年,但到了90年代的«網路創世紀»«無盡的任務»才廣泛發展。早期的 MMO 伺服器裡塞不了多少人,像是1991年的«絕冬城之夜»只能50個人同時上線,但到了2000年,技術上的突破讓上千個玩家首次能在單一伺服器中一起出現,最後才會有«魔獸世界»的問世。

當然網速的發展是 MMO 得以成功的關鍵。你應該不想用4位數的 Ping 來玩«DotA 2»吧。角色扮演類的遊戲是 MMO 的主流,但現在射擊和策略遊戲也漸漸加入了這個世界中,像是«鬥陣特攻»«絕對武力:全球攻勢»«絕地求生»等。這個科技也造成了電競的誕生。

8. 虛擬實境

Wii 的成功讓動態感應紅極一時,如今虛擬實境要接手來讓玩家真正的進入遊戲世界中了。80年代起就有VR遊戲的概念,第一款是 SEGA Master System «太空哈利3D»。接著任天堂在1995年也推出了 Virtual Boy,但不久後以失敗收場。

還好這時 Oculus Rift 出現了,讓 VR 遊戲產業的發展進入了全新的世代,甚至連«毀滅戰士«機甲戰場»«靚影特務»都會有 VR 的復刻版,當然也少不了全新開發的遊戲。也因此大型的遊戲公司都在開發自己的 VR 裝置,像是 HTC ViveSamsung VR PlayStation VR

9. 擴增實境

擴增實境簡稱 AR,是透過電腦科技將虛擬畫面擴增到現實世界的技術。最有名的 AR 遊戲就是 Niantic «Pokemon Go»,大家都有拿著手機在大街小巷追寶可夢的瘋狂時刻吧!遊戲的 GPS 輔助介面會告訴你附近有哪些寶可夢。

擴增實境也廣泛的運用在電玩遊戲的宣傳裡,特別是«看門狗這類科技主題的遊戲上。

10. 可攜式主機

曾幾何時,你必須擁有龐大的電腦或主機才能玩遊戲,如今隨著行動技術的發展,從口袋就可以拿出遊戲來玩了。

第一台遊戲掌機發表於1976年,但到了1989年任天堂的 Game Boy 才真的紅透半邊天。接著 PSP DS 持續在2000年中期稱霸掌機市場,但發展到 3DS PS Vita 時這個發展開始停滯了下來。

要選PSP還是DS?

回頭來看手機遊戲的發展,第一款手遊是 Hagenuk MT-2000 «俄羅斯方塊»,再來就是轟動一時的«貪食蛇»,由 Nokia 1997年推出。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出現,玩手遊已經是大家殺時間的首選方式,堪稱走到哪玩到哪,走進廁所還是可以繼續玩。

話說回來,任天堂真的很想幫大家殺時間,因為他們最新推出的 Switch 主機又把這項技術提升到了全新境界。這款主機有擴充插槽,代表玩家可以把這台主機當成 3DS 那樣隨身帶著玩,同時你也可以把它放回插槽連到電視上玩。一個字,爽。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