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遊戲拍日劇 布袋戲為何依舊擺脫不了刻板印象?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起源於 17 世紀福建地區,後於台灣發揚光大。時至今日,布袋戲已成為台灣傳統文化代表之一,不但是收視率最高 99.7 % 的保持人,近期也積極進軍國外,搶攻中國及日本市場,弘揚台灣傳統文化。

(東離劍遊紀/霹靂布袋戲)

由知名劇作家虛淵玄找上台灣業界龍頭霹靂布袋戲合作的《東離劍遊紀》,不但找到了重量級的作曲家澤野弘之負責 BGM,主題曲也由西川貴教獻聲主唱,可謂布袋戲與國外業界最緊密的一次合作,為了讓大眾接受,也找了日本聲優來配音,而以往的台語一人口白(即所有人的聲音都由同一人負責)則附於發行的正劇 DVD 中。《東離劍遊紀》的成功也證明台灣傳統文化是可以輸出到國外的。

或許還有不少台灣人對於布袋戲的印象還留在「野台戲」,以一個小小的戲偶演繹劇情,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聲光效果的不斷追求,布袋戲也不斷進化,戲偶逐漸增大,也更細緻。

(新舊款史艷文對比/金光布袋戲)

為了因應從傳統戲偶加大至 90 公分高的偶身,除了雕刻更加精緻,在戲偶的機關上也多有變化,如在手腳處使用關節,使戲偶可靈活做出各種姿勢,在比例上也比傳統戲偶更加神似真人(約七到九頭身),這些變化雖然讓操作難度大大增加,但是在拍攝效果上卻更有臨場感。

不過布袋戲再怎麼於自身原客群中努力經營,也很難開拓新的客群為產業資金注入新的活水,不過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除了年輕人外,中年人也漸漸開始玩遊戲了,布袋戲也趁此機會開發手遊,授權 IP 賺取授權金,而手遊廠商則藉由知名布袋戲角色,如素還真(霹靂)、史豔文(金光)等吸引中年玩家課金,前後推出多款手遊如《霹靂傳奇》、《霹靂江湖》、《決戰金光》等等,不過此類遊戲大多需要「重課金」維持戰力,因此營運時間都不長,遊戲性上也很疲乏,作業感重,即使戲迷如何死忠,面對此類遊戲還是無法長久遊玩。

布袋戲可以說是我國發展最好的傳統文化之一,但即使如此,依舊走不出大眾印象的窠臼,台灣長期對於文化藝術的漠視導致台灣文創流於商業化,當大眾一邊指責這些商業化文創園區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是否有真正關注過自己生活的土地?文化不是從花果山的石頭蹦出來的,文化是底蘊的累積,台灣有太多的藝術可以被發掘,但社會長期「重理工輕人文」的風氣,導致許多傳統文化逐漸消失,相當可惜。

▶▶更多【EXP.GG電玩速時面】遊戲、實況消息看這邊:

《Pokémon Go》第四代寶可夢要來惹? 兩周年紀念美術圖有玄機!

歌德風「鬼抓人」! 《第五人格》的恐怖你頂得住嗎?

【溫馨】Ninja玩《要塞英雄》慈善募款 乾爹霸氣抖了3百萬

Related Posts